• 德国第一所学校的故事

    1840年的一天,福禄贝尔在路上看到了莱茵河谷在眼前舒展开来,就像一个天然花园,于是他高呼:“有了,有了,学校的名字就叫做幼儿园。”故事的主人公弗里德里希·威廉·奥古斯特·福禄贝尔(Friedrich Wilhelm August Frobel)是德国教育家、现代学前教育的鼻祖。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其思想与实践对各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福禄贝尔生于德国图林根一个路德派牧师的家庭,自幼受宗教影响。母亲在他9个月大时去世。他幼年失学,曾随林业人员干活,对大自然产生浓厚兴趣。中学毕业后,在林务官处做学徒,1799年进入耶拿大学学习数学和植物学。

      1805年,福禄贝尔在法兰克福一所中学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他曾两次拜访裴斯泰洛齐,深受其思想影响,激发了他从事教育和学校研究的热情。

      1826年,他的代表作《人的教育》出版。虽然这本书只讲述了截至10岁儿童的教育问题,但已使他获得了创新型教育思想家的国际声誉。

      福禄贝尔研究了儿童的发展过程,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婴儿期、幼儿期和学生期。他在《人的教育》中指出:“儿童早期(即幼儿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人的整个日后的生活,即使到他将要离开人间的时刻,它的渊源都在儿童早期”。为了更系统地对幼儿施以早期教育,他极力倡导开办幼儿教育机构。

      顺应自然的教育原则是福禄贝尔的主要思想。他认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是“自动的”,任何压抑和束缚对幼儿都是不利的。因此要求在对幼儿施教之前,要对幼儿有充分的观察和了解,顺应幼儿的天性。他以修剪葡萄为例,如果园丁“不是十分耐心,小心地顺应植物的本性”,即使出于好心,也可能“由于修剪而彻底毁灭,至少它的肥力和结果能力将被破坏”。

      重视游戏的作用是福禄贝尔对教育界的最大贡献之一,“一个能干地、自发地、平心静气地、坚忍不拔地、直到身体疲惫为止坚持游戏的儿童,也必然成为一个能干的、平心静气的、坚忍不拔的、能够以自我牺牲来增进别人和自己幸福的人。”他认为游戏和活动对于发展幼儿的认识、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有益的,而且游戏标志着儿童发展的“最高水平”。

      福禄贝尔还主张家庭教育对幼儿的重要,强调父母的引导作用,也认为培养儿童的劳动精神不可或缺。1837年,55岁的福禄贝尔和同事,在勃兰根堡为年幼的孩子开办了一所游戏和活动的机构,他才找到了完善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材料来充分发展他的幼儿教育思想。这个机构在1840年被命名为“幼儿园”,也就是我们现在熟知幼儿园的雏形。

      他专门为儿童设计了6套玩具,以圆球、立方体和圆柱体为基本图形,称为“恩物”(Frobel Gift),至今仍有流行。然而1851年8月7日,普鲁士政府以所谓的“政治和宗教领域的破坏倾向”为由,下令取缔幼儿园。福禄贝尔很受打击,于第二年的6月21日在马林塔尔含恨而终。

  • 反复练习是儿童的智力体操。"

    主张通过感官操作和重复实践促进儿童认知发展,如使用教具训练专注力。

    —蒙台梭利

    "整个国家幸福的基础,在于儿童的教育。"

    将早期教育视为国家发展的根基,主张普及启蒙教育。"

    – 夸美纽斯

    "教育之道无他,唯爱与榜样而已。"

    强调教育应以情感联结和示范引导为核心,反对机械灌输。"

    —福禄贝尔

    "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围绕他们而组织。"

    提出以儿童兴趣为导向的“做中学”模式,颠覆传统教师主导的课堂结构。"

    杜威

  • broken image

    发展历史

    早期萌芽(16世纪-18世纪)

    宗教改革与集体教育雏形

    16世纪宗教改革期间,德国再浸礼派创立了最早的集体幼儿教育设施,强调共同抚养和独立能力培养,如共同照料幼儿并教授简单劳动技能。

    18世纪,受卢梭自然主义思想影响,泛爱主义教育兴起,主张顺应儿童天性,注重感官体验和户外活动,为学前教育奠定理论基础

    强迫教育与早期政策

    德国开始实施强迫教育政策,将5-6岁儿童提前纳入学校教育体系,要求家长送子女入学,否则面临罚款。这一政策推动了学前教育与正规教育的初步衔接。

    近代发展(19世纪)

    福禄贝尔与幼儿园的诞生

    1837年,福禄贝尔在勃兰根堡创立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Kindergarten),以“恩物”教具和创造性游戏为核心,强调儿童自主活动与自然发展。1840年正式命名后,幼儿园模式迅速推广,标志着现代学前教育的开端。

    政策分化与社会分层

    19世纪上半叶,德国各邦推行“控制但不援助”政策,将幼教机构视为慈善设施,重点监管而非资助。教学内容以宗教、道德教育和身体养护为主,避免读写算等正规课程,与英法等国形成对比。

    双轨制教育体系

    福禄贝尔的幼儿园主要服务中上层家庭,而劳动阶级子女多进入托儿所或保育所,形成阶级分化的双轨制。1871年,别劳夫人领导的教育协会推动福禄贝尔教育理念的普及化改革。

    20世纪转型(1900-1945)

    立法规范与福利化

    1922年《青少年福利法》首次明确学前教育的福利属性,要求设立“白天的幼儿之家”,并加强教师培训。1924年政策将幼儿园纳入青少年福利部门管理,强调家庭教育优先。

    纳粹时期的扭曲

    1933年后,纳粹政权将学前教育工具化,推行种族主义教育和领袖崇拜,强调体能训练和意识形态灌输,严重偏离教育本质。

    战后重建与体系完善(1945-1990)

    东西德分化

    - 西德:恢复福利导向,幼儿园由教会和慈善团体主导,1970年《教育结构计划》首次将3-6岁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5-6岁纳入义务教育。

    - 东德:将学前教育纳入统一公立教育系统,强调社会主义教育目标,注重早期智力开发与社会适应性培养。

    融合教育与质量提升

    1970年代受美国“开端计划”影响,德国重视教育公平,通过《教育结构计划》推动学前教育普及,1980年幼儿入园率达80%。课程改革强调认知发展与社会能力培养。

    现代发展与挑战(1990年至今

    1. 法律保障与普惠化

    1990年《青少年福利法》明确幼儿园的教育与保育双重职能,要求各州扩建设施。2023年《日托质量法》优化师生比至1:3,强制提供营养餐和运动空间。

    2. 多元化与创新实践

    - 混龄编班:不同年龄段儿童共同学习,培养社交与协作能力。

    - 游戏化教学:以户外探索、角色扮演和自然观察为主,避免学科化知识灌输。

    - 数字化转型:开发智能评估工具和虚拟现实教学场景,增强学习体验。

    broken image

    法律政策

    2019 年 1 月 1 日,德国颁布第一部提高儿童早期教育质量的联邦法案——《良好儿童保育法》(Gute-Kita-Gesetz),为德国早期教育发展与质量提升提供重要的战略指导,并以“早期教育质量何以提升”为主题,对《良好儿童保育法》的实施质量予以监测,发布《2021 年良好儿童保育报告》。①该报告以“早期教育质量何以提升”为指向,描绘出颇具德国特色的早期教育质量提升的行动路径。

    早期教育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不仅能够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其获取语言、社交以及生活技能,培养终身学习能力,还有助于缓解社会不平等。德国十分重视早期教育,将其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联邦政府就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早期教育计划。其后,随着德国职业女性的增多,家庭与工作之间难以平衡的矛盾日益凸显,民众对早期教育的呼吁和需求增加,因此,德国开启了早期教育的政策立法进程。

    前期早期教育政策法案主要集中在为幼儿赋权、增加提供机构的数量、解决因相关机构数量不足而导致的幼儿“无学可上”的问题。如,2004 年 8 月德国颁布《日间照料扩展法》,就日托机构数量做出重要部署,规定在 2010 年 10 月 1 日前在全国范围内增加 23 万个日间照料中心、托儿所或保姆处,为更多儿童接受早期教育提供场所。

    2008 年 12 月 16 日生效的《关于促进三岁以下儿童日间照料以及提升日间照料机构的法律》则以法律的形式对 1—3 岁儿童获得早期教育的权利做了重要说明,规定自 2013 年8 月 1 日起,全德 1—3 岁的儿童均享有获得日托场所的法定权利。2014 年,为进一步提升早期教育质量,德国在联邦与州政府的通力合作下,开展早期教育联合质量进程。2014 年 11 月,德国以“进一步提高幼儿教育、养育和护理质量以及联邦政府在这方面做出财政承诺的可能性”为主题,综合德国联邦家庭事务部、各州和三个中央市政协会的代表,儿童日托领域的协会和组织、学术专家的意见,在德国青年研究所、多特蒙德技术大学儿童和青年福利统计组以及伦波尔管理咨询公司支持下,编写了“发展早期教育并在财政上予以保障”公报。公报以监测证据为基础,首次对联邦和各州早期教育联合质量目标和发展愿景做出明确且细致的说明。

    2016 年 11 月 15 日,联邦和州政府会议通过了“早期教育——为所有儿童提供更具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宣言,要求早期教育工作组在综合考虑早期教育的发展目标和前景,和各州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提交设计质量发展进程及财政保障的建议,并制定《质量发展法》的要点。 这些政策法律赋予早期教育不同地位,对提升早期教育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德国早期教育仍存在着参与费用较高、州际质量差距较大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早期教育参与度,为联邦境内儿童创造平等的生活条件,更好地协调家庭和工作,2019 年 1 月 1 日,德国联邦家庭事务部颁布《良好儿童保育法》,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同等质量的标准指向,向各州提供总额 55亿欧元的支持,用于减轻家长参与早期教育的负担,进一步提升早期教育质量。

    2020—2022 年,联邦家庭事务部以德国社会对早期教育质量提高的焦点式关注为出发点,依据法案的相关规定,通过招标的形式在欧盟范围内选取最具专业性,并能够最大限度排除主观因素的学术组织和专业机构,委托其审查法案的有效性。除此之外,联邦家庭事务部综合各州、市级伞式组织、社会合作伙伴、研究所与大学的监测评估证据,编写《2021 年良好儿童保育报告》。报告就“制定和实施该法的专业政策和参与性进程”“联邦与州之间的协议实施”“各州行动领域的设计和措施的实施”“在费用方面对父母的救济”“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提高质量、改善早期教育设施、提升早期教育参与的可能前景”等方面展开监测与评估,确认其是否达到了联邦对于质量标准的要求,归纳并总结全国范围内法案实施的成功因素、在法案实施的过程中不同行动领域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法规修正需求,推测法规实施对后续早期教育质量提升进程的影响。

    broken image

    福禄贝尔幼儿园

    福禄贝尔幼儿园是全球范围内以德国教育家弗里德里希·福禄贝尔(Friedrich Fröbel)教育理念为核心的学前教育机构。其名称源于福禄贝尔于1837年创立的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Kindergarten”(儿童的花园),核心理念强调儿童自然发展、游戏化学习与自主探索。福禄贝尔幼儿园以“尊重儿童天性”为核心,通过自然化环境、游戏化课程及国际化视野,培养独立、自信的“世界小公民”。其教育理念在当代实践中不断创新,例如结合数字化工具(如VR教学场景),同时坚守福禄贝尔提出的“教育应如植物生长般自然”的初心。全球范围内,该体系持续影响学前教育发展方向,成为高品质幼教的代名词。

    broken image

    视频介绍

    原本我想这上网站链接的,但人家直接给我来个审核不过,我还是不上了。。。